露營地要建小木屋該怎么進行設計?
露營地主要提供的是以帳篷為主的野營住宿設備,但為滿足少量不愿或不適合在露營區住帳篷的游客,也提供小木屋作為旅館以適應露營發展的要求。
小木屋不同于露營地內其他露營住宿方式。過去小木屋僅是為露營者提供住宿的簡單木質小型建筑,但現在它有了更廣泛的意義,不僅能提供更完備的設施,更加適用于特殊人群,并且作為露營地內的旅館、小別墅、木板房、架空樓閣、小竹屋、當地特色小屋等,具有多種原始自然風格,使露營游客體會一種完全不同的住宿環境。對于露營地小木屋的設計,主要涉及到其選址及布局設計、風貌設計、容量設計和結構設計。
1.選址及布局設計
小木屋的選址建設有的與露營區相連,但大多數是根據場地情況單獨分開設置。目前露營地中小木屋大多是建在露營地相對邊緣的地方,靠近林區邊緣、河流小溪和向陽的緩坡林。當然也有建在疏林草地中的,但一般都經過人工整理,或是純人工林,以郁閉度在0.3-0.4的落葉林或常綠針葉林為最佳。同時不宜離服務中心區太遠,一般在2000米之內比較合適,如果超過這個距離,服務中心的娛樂、購物設施對小木屋游客來說會失去其意義。
小木屋之間的布局間距也不宜過大,如果過于分散,也必須相應增加廁所、道路建設、水管、電力等相關設施的布置,這樣將會增加其建設成本。但也要保證一定的間距,使其有充足的光照,還要注意防止夏日西曬,可以在木屋西邊種植些大喬木或依靠自然地形來遮擋西邊午后強烈的陽光,使露營者有舒適的環境。
其間距不僅要與場地條件相符,還要與入住人員的年齡、人員組成和管理難易來綜合考慮,以最大15米為宜,但對于家庭、青年群體為服務對象的木屋組群而言,因為其易于管理,甚至不需要管理,對于這類群體木屋間的距離可以放大,但不宜超過60米。而當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時,由于其年齡小,自理能力弱,所以小木屋與廁所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45米。
2.風格設計
小木屋風格的設計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同時要突出當地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小木屋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木、石、竹、泥等天然材料,因為用這些材料做出的建筑風格樸素,易與自然環境相融合。
也可以利用當地自然環境要素,創造獨特的木屋外部風貌。如下圖中將木屋的建設與自然生長的樹木相結合的形式。
從木屋的建成形式來看,目前小木屋的設計大多都是固定在一處的,但也有可以拆拼組合,可隨意移動的木屋風格。
3.容量設計
國外小木屋的主要入住服務對象是家庭或小群體,我國主要是以情侶或個體成員為主,家庭或小群體的數量也在日漸增加。根據服務對象的類型和人數,小木屋的容量設計應以能容納3-4人為主。同時還應設計一些供2人居住的小木屋和少量的6-8個床位的木屋。小木屋面積通常不大,當屋內人員比較擠時,就要考慮室內布局和隔斷的運用,為游客提供相對獨立的舒適空間。
4.木屋單體綜合設計
木屋單體的綜合設計需與當地環境相協調,同時內部與外部風格也需統一。
木屋一般在工廠按照設計團隊的要求完成組建后,運輸到場地后一般在1周內就能完成全部的組裝,同時木屋公司可以按照要求直接完成室內完成面,甚至到內裝和軟裝的布置。這樣的工作方式不僅可以大大減少場地施工的時間和對于現場的破壞,保證項目開盤的進度,同時更有效控制房間內部的質量以及項目的建造成本。
5.構造設計
木屋建筑從結構形式上分,一般分為輕型木結構和重型木結構,主要結構構件均采用實木產品。輕型木結構即用規格材及木基結構板材或石膏板制作的木構架墻體、樓板和層蓋系統構成的單層或多層建筑結構。重型木結構即承重構件采用方木或圓木制作的單層或多層木結構。
木屋的結構構造必須結合所建場地的地形和氣候環境來進行設計,并須考慮木屋本身的防護問題。比如在森林公園內要建設小木屋,由于森林中濕度比較大,防潮就是一個主要問題。
如美國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莫賀克特雷爾州立森林公園內依山坡而建的架空木質小木屋,在屋底的架空處理手法就能有效地防潮,同時也節約了建筑材料,一舉兩得。同時在屋頂處理上,在上層鋪設有木板瓦,而在下層增加了一層防水,增強房屋的隔水性,也可以延長使用期。在墻體處理上使用去皮、拋光的木材,可有效防止蟲蟻生長,并涂有清漆來進行防腐、防潮。
木屋以環保為基礎,對于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等理念上的實現比原有別墅建筑項目有更好的表現。